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當前理論界和實務界最為關注的話題,同時也是一些上市公司進行治理的重要內容。它對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解決公司內部管理失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關系
內部控制作為一項復雜的企業運作保障機制,其有效性則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增加和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性等大問題。因此,美國coso委員會在其《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報告中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當局以及其他員工為達到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等三個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同時,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coso報告提出的這個由“三個目標”和“五個要素”組成的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是迄今為止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的最具權威性的內部控制理論和內部控制定義。我國《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中所規定的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雖然,我國的內部控制還是建立在會計控制的基礎上的,與coso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還存在差距,但已是異曲同工。內部控制是企業的一種系統管理工程,它是通過一整套詳細、具體的操作規范來約束企業各個環節、部門人員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制度規范的規程操作系統。
內部控制制度則是企業中最高的規范制度,企業內部的任何人都無權凌駕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制度執行中應有特殊群體和個人。執行中的一視同仁、公平合理是內部控制制度得以貫徹執行的生命線。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企業經營運轉的基本規矩,是檢查管理者、各部門員工工作質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標準。由此可見,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客觀需要。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又與企業文化建設密切相關。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制度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因為企業文化是培養誠信,忠于職守、樂于助人刻苦鉆研、勤勉盡責的一種制度約束。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進行的統一和融合,使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達到有機的結合。根據經驗得知,各項制度都有失效的時候,而當制度失效時,企業經營靠的就是企業文化(魏杰,、2)。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中樞神經,它所支配的是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所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必然會成為人們行為規范,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會有效地解決公司治理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所以,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正常運營的行為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統一員工思想、價值觀念的黏合劑。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中的不協調、不統一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效率。這里的關鍵問題,是企業所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是科學合理的,企業文化必須是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建設,由此所實現的二者結合,才會創造企業發展的奇跡。
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思考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各個經營環節的協調約束機制,它是一種制度建設。我們知道,科學管理要求主觀符合客觀,任何一項管理辦法,其客觀成分越多,科學性越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也不例外,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標準。由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特點和獨特的環境條件、發展目標、經營管理方式,其控制的關鍵點不同,因此;在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時,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關于內部控制的目標公司治理實際上是指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內部控制則是實施監控管理的直接手段。因此,其內部控制目標就顯得十分明確,即通過這種制度安排,要達到一種什么效果。美國coso報告中規定的內部控制的目標是三點,即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提高企業經營的效果和效率;保證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性。我國所確定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則是:一是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三是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通過對上述控制目標的比較,可見coso定義中的內部控制目標它既包括對會計行為的控制要求,又包括對企業效率效果的需求。作為企業是一種營利性組織,其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有經濟效益,要有效率,沒有效益和效率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